基于“体育品德”学科素养“规矩遵守”的探索及其教学建议
徐州市铜山区伊庄镇牛楼小学 李佳林
摘 要:体育课程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竞赛是推动青少年优良品德养成的重要方式之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之一是“体育品德”,本文在阐释体育品德和规矩遵守的基础上,对小学生规矩的意识特点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思考规矩遵守在体育品德提升中的具体应用。其实践探索主要包含规矩认知、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榜样示范等方面,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科素养;规矩遵守;体育品德;教学建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1]的出台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体育品德”是指激励学生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遵守规则,遵守规矩、尊重他人。遵守规矩是核心素养体育品德的要求之一,(为便于理解,以下将“遵守规矩”编辑为“规矩遵守”),将其与体育品德一起进行解析梳理,有利于把握今后规矩遵守在体育教学研究中的应用,理清思路,更好的解决规矩遵守在体育品德中的研究,仅期为读者在教学实践中提供些许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一、体育品德与规矩遵守的内涵与关系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上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这与上文的体育品德价值指向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从字面及内涵意义方面解释都可以知道,体育品德属于品德范畴。规矩是一种标准、法则、法度;心中有规矩,行动定方圆。体育品德下规矩遵守,更多指的是在规则规矩遵守的前提下进行体育活动,故如何更好的习得体育品德,需先知规则,得规矩而后成德。有规矩,讲规矩是具有良好体育品德的表现,反之,无规无矩是无品无德,不具备良好体育道德的行为。
二、学生规矩意识特点及常见问题
(一)规矩认识不足
任何一种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面临传承,西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呈现国际化趋势,这种趋势打破了部分传统礼仪、规范,触碰到体育品德的红线,致使社会影响学生对规矩的认识错位,学生对规矩认识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同时也是家庭规矩方面教育的缺失,家长一味地追求孩子的体育成绩或竞技水平[2],特别是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从小注重各种体育项目技能的培养,对孩子的规矩意识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更有甚者是只要分数高,对其行为对错不予追究,纵容学生本人对规矩的亵渎;学校对学生规矩教育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仅有有限道德法制理论课及体育课竞赛活动规则的教授和要求,这仅有的又会被家庭教育缺失和社会不良影响冲刷干净。学生对规矩认识不足是社会、家庭及学校体育教育时品德教育的缺失。
(二)规矩要求过低
从体育品德角度讲,由于生活质量的迅速提升学生所处的优越生活环境,缺少了必要的恶劣环境磨炼及有强度的体育活动锻炼,致使其能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精神的匮乏,因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能完成相关的练习或得不到一定的竞赛成绩以降低规则要求踏着或越过规矩红线以实现,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这种对规矩要求降低触及体育品德得来的成绩毫无意义。势必要求要加强对学生的规矩要求,不可越规矩雷池半步。
(三)厌恶规矩过多
“彻底放飞孩子的天性”、“自由教育”等这些主张冲击了学生规矩的潜在意识,必要的规则规范在他们看来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负担,作为教师可以感觉到从他们心底发出的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使规则规矩在教学活动中难以落实,影响优良体育品德的形成。
(四)体育教师自身缺乏规矩管理意识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主导地位,学生是主体,在这个双边活动中教师应树立好榜样。规范的动作,规矩的课堂,严谨的态度,这些都是学生言行举止的标准。但由于主观原因教师的职业素质不高、教师自我规范意识较弱,没能较好的、真正的做到言传身教;其次,现阶段规范办学、体罚学生的界定、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及社会对教师行为的舆论的压力,这些经过长时间的作用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规则规矩的教育。
三、基于规矩遵守围维度下提升体育品德的实践探索
(一)规矩认识维度调控的实践探索
每个学生对规矩遵守的认知程度各有不同,其对规矩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他对某件事所特有的规律、规则、规矩的表现性。正规矩可以有效的、控制人的认知活动,而负规矩会阻止甚至破坏人的认知活动。例如:有规矩的人,在某一项体育活动中会根据规则要求轻松迅速的进入角色完成学习目标;而规矩意识不足或没有规矩的人对活动所自带的规则有所抵触反感,在活动中会不自主的违反规则、犯规,受到指责后产生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活动、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必要的手段引导学生朝规矩的正迁移发展,尽可能的改善个体规矩认知能力。
(二)课堂教学维度调控的实践探索
无论是室内课堂或室外课堂都是体育课主要的学习场所,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效的课堂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规范规矩的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保障。个体在课堂中不能遵守本课特有的要求,不仅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更可能会发生课堂事故。例如,在历届体育中考前,各校组织学生进行实心球投掷练习,教师会要求:“前面这条白线是投掷线,白线前面是投掷区,一声哨所有人在线后将球投出,两声哨进入投掷区捡球”。此项活动纪律规矩要求明确,但总有学生扔完球就直接进入投掷区捡球,后果可想而知。这样的事件触目惊心,值得深思。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每个项目练习要要求特别明确,对学生观察仔细,发现苗头或有此方面问题的学生更要进行特别引导,规范规矩是高效课堂的保障,更是课堂安全的前提。
(三)竞赛活动维度调控的实践探索
竞赛活动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项竞赛有其特定的竞赛规则、特点及要求,体育竞赛的意义之一就是对参与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这些体育品德是通过严格的竞赛规则及赛场上必须遵守的规矩慢慢养成的。不能严格的执行规则遵守规矩,不仅得不到较好的竞赛成绩,更有可能会受到规矩的惩戒。例如,在校园足球比赛中,一名学生上场前护腿板不合要求没能被护袜全部包住,接着比赛中铲球,没过多久被判越位......,先不谈这位学生对规则是怎样理解的、场上规矩怎么执行的、规矩意识哪里去了?在赛场上被裁判3次警告,可以知道这名学生接下来的比赛糟糕透了,不久便被教练换下;再有,NBA篮球巨星德马库斯-考辛斯,由于屡次技术犯规被禁赛;在竞赛活动中无论你是谁只要无视比赛规则、破坏规矩都将会被惩处。因此,教师在发现这种情况时应主动问明原因,利用积极手段助其改变现状,作为体育教师更要在平日的竞赛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规矩教育。
(四)榜样示范维度调控的实践探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应主动建立起规矩管理意识,起到身教作用。体育课上无论是立正稍息挺拔的身姿、铿锵有力的口令指挥还是干脆响亮的哨声提醒,都给学生一种潜在的有力的教育,这就是规矩,这就是体育精气神,这就是体育品质。特别是在处理关键问题上更应紧紧围绕规矩二字,例如,在比赛中产生冲突时,学生是否可以理性对待,是否能够尊重裁判和对手,又是否可以严格遵守比赛规则。这些就是评判标准,这些处理方法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由此他们也会更加遵守规则、敬畏规矩。作为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己的规矩意识:一是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以严谨的态度投入教学,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二是不断学习各体育项目规则,加强职业道德学习。三是不断调整巩固正确的人生观,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以规矩的态度、规范的行为工作生活。[3]
总之,规矩遵守是体育品德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加大素质和体育教育融合力度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体育规矩的重要性,让学生科学地参与体育活动,学会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遵守各类规则规矩。经过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能够衍生出相对理想的社会价值观念,成为学生终身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英俊.高校体育训练中规矩意思的培养研究[J].品牌研究,(2018)05-0264-002
[3]探索健康行为领域情绪调控的研究及其教学策略[J].体育教学,(2019)08-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