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科研,老师你怎么成为优秀教师?
我只是一个老师,我只想教好学,至于教学研究,那不是我的事。许多教师,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看待教学研究的。
教师和医生一样,医生的天职是看病,一个医生,只要能看好病就可以了,他就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就是一个好医生。
咋听起来,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细究起来,还是有点问题。
的确,一个老师可以一辈子不做教学研究,可以一辈子不写论文,但是,只要他从事教学工作,他就要进行教学研究。
何以这样说呢?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研究过程,一个老师,要成长,成熟,就必须要不断去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这种反思总结就是一种教学研究,我们把这些东西总结出来,发表出来,就是论文了。
可以说,只要是老师,他自觉或者不自觉都在进行研究。不过有些研究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有些研究是零散的,不成系统地探究。
不唯论文,但是,并不意味着不要论文,也不是说论文就不重要了。作为一个科研成果最终的表现形式,论文可以说明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真实水平。许多创造性成果都需要总结为论文才能被社会认可,有才能最大限度发挥科研价值。
在新冠肺炎治疗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寻找解决治疗的方案,另一方面我们又在现在文献资料中借鉴治疗的经验教训。所以,论文无论是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现在,老师们之所以对论文那么排斥,之所以提出不唯论文,是因为论文写作发表存在许多乱象。论文代写代发成为一条产业链似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会写论文做研究,照样可以找人代写代发,有些老师为了发论文,花费了大量金钱。当然,这些投资都是值得的,他们可以从中获得名誉,巨大的利益。许多收费刊物不看论文质量好坏,不看论文价值大小,哪怕你论文写得再好,不交钱照样不发。如此这般,刊物质量可想而知,论文的价值可想而知。
其次,对人才评价的不科学,不合理,也是导致论文泛滥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重视论文数量,不重视论文质量,导致大量论文灌水,有些甚至不惜东拼西凑,抄袭模仿。这样,使得真正做研究,有能力的人心里失去平衡。这在一定程度是助长了社会焦虑情绪的产生。一些有名的专家学者之所以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社会焦虑情绪的感染。
科学研究是艰苦的,长期的一个过程,科学研究也会伴随着失败,所以,做科学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思想准备。
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就必须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就必须进行一些系统的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科学研究永远是优秀教师的成功之道,也是一个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本原因。
所以,对教师的评价,教学研究和代表研究成果的论文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我们不仅要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还要鼓励教师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出来,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教学参考。